7月22日至23日,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在長沙舉辦第七屆工程建設行業互聯網大會暨2021年數字建造大師匯。會議頒發了2021年度第二屆工程建設行業BIM大賽獲獎證書,山西四建集團兩項成果獲獎。其中國道G342晉城過境段改線工程項目《丹河特大橋BIM技術研究與應用》獲得二等成果。山西基因診斷與藥物研發基地項目《裝配式+BIM技術應用》獲得三等成果。
此次大賽包括全國建筑工程綜合應用、建筑工程專項應用、水電能源工程、交通工程、市政公用工程五大類別,共有2275個成果參加此次競賽。
丹河特大橋效果圖
國道G342晉城過境段改線工程TJ01標段起點位于澤州縣高都鎮續家村高都收費站西、高都鎮續家村北,全長5320m,含:路基3305m;特大橋1738m一座;大橋277m一座;涵洞 5 道,通道 2 道。丹河特大橋起點樁號K3+734.5,終點樁號K5+472.5,路線向西經南坡村南、奎升莊村北、東山底村北,穿越丹河濕地、巴公河人工濕地。橋梁全長1738米,共11聯。丹河特大橋橋跨布置為20×40米預應力混凝土T梁+(130+130)米鋼混組合結構斜拉橋+10×40+5×30+3×40米預應力混凝土T梁,先簡支后連續。丹河特大橋是山西省屬企業唯一施工的特大斜拉橋。
施工過程中,通過應用BIM技術解決“水滴形”主塔塔身施工過程中的技術難題;通過深化設計,施工工藝模擬,施工組織優化,有限元分析優化施工過程,提高技術管理水平,保證復雜工藝、技術落地;對項目交叉、并行工作任務進行三維可視化施工進度模擬及信息協同。輔助項目進度的分析與優化;通過BIM模型輔助圖紙質量把控,提前發現圖紙問題,減少現場的修改及返工,提高工程質量。利用BIM模型對現場進行技術交底提高工程質量的預判及監督能力。施工過程通過對橋梁實體與模型比對,控制施工質量;通過BIM+GIS、BIM+三維掃描的應用研究,探索線路工程BIM價值點的應用,進行成果總結,并進行推廣應用基于BIM系統的資料管理打破了傳統資料填報滯后于工序驗收問題。建立質檢評定資料庫,系統內置資料填報審批權限,只有工序在線驗收合格 ,才能進行資料填報流轉審批,確保了資料數據的真實性和及時性。利用BIM技術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保證了工程質量,降低了工程成本。
山西基因診斷及藥物研發基地
山西基因診斷及藥物研發基地是由山西四建集團采用EPC全產業鏈模式總承包,即設計-采購-施工一體化,是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和實現轉型發展的一項代表性工程,也是山西省首個裝配式鋼結構高層公共建筑,本工程位于龍城大街與平陽路交界處,總建筑面積51346.96m2,建筑高度82.40m,由東樓、西樓、裙房及地下車庫組成,東樓地上14層、西樓地上19層,裙房地上2層,地庫地下2層。
本項目在應用BIM技術過程中,通過BIM與工廠化預制加工結合,實現了建模-深化-制作-安裝流水線施工。通過各專業模型的深化調整,在進度控制和經濟節約方面得到了較大的效果,在實際應用中得到了甲方、業界人士的大力肯定。形成了一套裝配式鋼結構高層公共建筑解決方案,為公司的裝配式建筑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山西四建集團有限公司將繼續以BIM技術的普及為導向,加速BIM技術的落地應用,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實現“高層要懂、中層能用、基層會做”;充分發揮技術驅動引領作用,助力企業轉型升級。